南洋少林高參門第一代傳人郭逢春:桃李滿天下

15 Dec, 2022 | Martial Arts

郭逢春,84歲,一介武打師傅,是少林高參門第一代傳人或少林第50代傳人,綽號「東南亞鐵掌」,一個可以用「挑李滿天下」來總結的名字。

他從1960年開始收徒,曾經拜他學藝者逾5000人,分別來自新加坡、柔佛、檳城、歐洲。 他在回歸故里前,接受《南洋商報》的專訪。

在武俠電影中,大俠個個會輕功,會飛簷走壁,會合掌一射,射出鐳射。 當然,在現實中,空手射出爆炸物是絕無可能的,可是,郭逢春說,飛簷走壁卻是事實一一當年釋高參便曾輕功上樹。 「秘決是在樹林,以「Zz」的方法踩著上」。

華人武術 ,在歐美稱為「中國功夫」。 武術范國不小,除各種拳術與器械外,尚有內功、外功、輕功、硬功、軟功、氣功、神功等。 此外,武術也包含道功與神功,因吞咽、吐納、導引練氣與符咒,與釋、道兩教息息相關。

物換星移,加上練功不易,很多華人武術中精巧奇特的「功夫」已乏人問津。 郭逢春說,現代人習武與以前大不同。 現代人習武缺乏恆心與毅力,不肯吃苦,學不足幾個月就放棄了。 須知,功夫是否學有所成需靠個人的鍛煉程度一一一分功靠一分力,絕不容投機取巧。

郭逢春曾在中國開館,也曾在新加坡長達8年時間閉關練功。

在修習少林功夫前,他10歲便跟江湖藝人劉平山學太祖拳,13歲時曾到泉州開元寺隨花月和尚學五祖拳、三戰四門拳及十八步掃磚拳。 1969年五一三事件,他位於市中心的武館也成了攻擊的目標,幸得一身好功夫,才讓他化險為夷。 問他習武一生的甜酸苦辣時,他輕描淡寫的說:「練功沒吃苦是不能的」。

年紀大,外貌年輕的「師傅」的眼眸中,頃刻問似是閃爍著曾經苦練過來的蹤跡一一雙腳綁著十多斤重的重物如沙巴跳高跳低,甚至跳到高及肩,鍛煉腳力。 如此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養生健體

郭逢春因為畢生習武,所以身體硬朗結實。 他傳授 《易筋經》多年,從6、7歲開始學武。 他數十年來如一日,每天清晨3、4點起身,練功至晚上。

《易筋經》傳說是達摩祖師所創。 它的招式不難,卻須掌握好吐納方法並慢慢體會糾正,再配合動作牽動全身筋脈,同時鼓動五臟六腑,才能維持機能的旺盛,為強身健體奠下基礎。

他曾說過,雖然每天一早就練氣功,只睡幾個小時,但不會覺得疲倦和頭痛。 畢竟他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不曾生病看醫生。

有緣自遠方來

年少時,郭逢春曾到廈門,在茶樓裡當四、五年雜工。 1949年,他年21,跟著紅面姑到新加坡。 他先在大馬路菜市的福源興三輪車及腳車行居住,而後輾轉到大碼頭工作。

翌年,也是源自中國福建省惠安縣北門外的高參法師剛好開門戶收徒傳授少林武藝,郭逢春馬上跟4位好朋友一起去雙林寺求見高參法師,拜師學藝。

高參法師門規甚嚴 ,要求徒弟必須在寺內苦練3年,無事不得隨便走出大門; 他規定門徒每日習武3次,即清晨5時、中午12時及晚上8時。

在雙林寺,釋高參法師除了教導少林拳外,也教導刀、槍、劍、戟、鐺、棍、鋼叉、鋼鈀、鐧、鞭、槍、月斧、鉤鐮、龍爪、李公拐、藤牌、弓、箭十八般武器,以及出家人的方便鏟、神杖等功夫。

郭逢春說,進入雙林寺首3年,他只學了一套一枝梅、單棍與單刀。 釋高參授徒的原則是首兩三年打好基礎,絕不濫教,而郭逢春曾經單是學馬步,就花了40天時間。 過了第3年,釋高參竟在一個月內就教了他另外3套拳術。

釋高參法師指導郭逢春師傅武藝

郭逢春潛心學習,7年後學成下山,奉師命與朋友一起創辦星洲少華山國術健身社。 高參法師圓寂時,郭逢春便發願終身宏揚正宗少林高參門武術。

薪火相傳

除了習武授武,郭逢春也會幫人鐵打、接骨,還自製了幾十年的鐵打藥。 常年累月下來,他的左手呈現一片鮮亮的紅腫。 「右手要用來練鐵打拳的,我只能用左手幫人推拿。 多年接觸毒素,有時人們的「肮髒東西」也會滲透過來這隻手」。

問郭逢春為何教了六十多年武術,卻沒有停止下來,他聽清楚問題後道:「找不到傳人。 現在有他(林天才)我就放心了,南洋少林也不會失傳了」。

問郭逢春與武為伍多年,有什麼是他最開心的事時,他臉上蕩開慈祥的笑容。 「徒弟的支援。 我做什麼他們都支援我,我回中國建四層樓的房子他們也支援,我病了他們會帶我夫看醫。 他們都很關心我。 有錢沒錢照顧我就行,對吧?」

說來也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 ,最重要的乃是德行啊!

為了取得較好照片 ,我們要求郭逢春在兵器前面拍一張「雄糾糾,氣昂昂」的照片,卻被一口拒絕了。

接著,我們又要求他仿效其師傳指導他武功的拍片,他也不肯,說:這種照片只能一張,不能再有第二張。 顯得本身對師傅的珍而重之態度。 可是,出於關愛傳人心切,他終於站起身來,悉心指正了林天才一些動作,還交待說:「就表演滾地刀吧!」

坦白說,整個訪問過程進行得相當辛苦,一來郭師傅說的是字正腔圓的中國福建話,與我的中馬式福建話有出人,特別是在詞彙方面;二來聽覺不太靈光,許多問題需要明朗大聲說出。 聽天才說,在訪問他的幾天前受傷後,他的身體已大不如前。

無論如何,從南洋少林第二代傳人身上,我卻看到了一線曙光……

本文出自南洋商報周刊(2010年1月24日版)